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
特征特性:柱头稃尖无色,谷粒长型。2010年、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121厘米、亩有效穗15万、每穗总粒数190粒、结实率83%、千粒重29克。全生育期133天左右,比对照品种(Ⅱ优838)早熟6天。品种在湖北、安徽多地种植,表现出抗性强、结实高、熟期好、米质优、卖价高等优势,获得种植户的普遍好评。
产量表现:在一般栽培条件下,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611.09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8.57%(极显著);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611.41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4.04%。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622.30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6.46%。
抗性表现: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,2010年中抗稻瘟病,中抗稻曲病,中抗白叶枯病2011年中抗稻瘟病,中抗稻曲病,中抗白叶枯病。
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,2010年米质达部标3级。
适宜推广区域:安徽省中稻区及其相同生态区域。
栽培技术要点:参考普通杂交稻种植。